中国艺术投资网

敦煌“面壁”11年 湘籍旅美画家桂林诠释中西合璧

  [人物简介]

  何山,旅美中国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生于湖南湘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曾在国内及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传统友谊》、《黄河之水天上来》、《楚魂》等多幅作品入选《中国大百科》、《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大型国家典集。

  何山是一位幸福的画家。

  他学的专业是壁画,毕业分配在世界最大的“壁画长廊”敦煌莫高窟。在这个艺术圣殿面壁11年,生活如苦行僧一般,但也是他认为“人生最为幸福的时期”。11年磨砺,成就了他在壁画、油画界的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初,何山定居美国,将敦煌文化与西洋艺术融合。中西方的画家都说,恐怕只有像他一般拥有独特经历,才能实现如此完美的中西合璧。

  去年12月26日,为期一周的《美在桂林》何山画展在桂林闭幕。行内人士评析,他用油画、国画、装饰画、水粉画、书法等不同艺术手法,给桂林的美重新打开了一扇窗。何山则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作品只为性情,不为生计名利。观众通过这扇窗,了解的也不只是桂林,更是一位艺术家的另类幸福。

  幸福之一:启蒙就遇多位大师

  尽管已入古稀之年,但何山没显出龙钟老态。好友开玩笑,他的着装,哪怕是发丝,都汇入了美学,经得起一看再看,就是不显老。

  他总结原因,一辈子活在画里,画里有年轻的生命。

  1959年,何山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画系壁画专业。那个年代,艺术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壁画被遗忘了,反而能在隙缝中蓬勃发展。”何山说。

  意大利文艺复兴壁画、墨西哥壁画、印度壁画……这些世界瞩目的壁画,几乎都被何山学习借鉴了。

  更幸运的是,他的圈子里个个都堪称大师,比如现代壁画奠基人张仃、装饰艺术大师张光宇、中国现代艺术先驱庞熏琹等。从启蒙开始,何山的壁画创作就站在了顶尖层面。

  “我是幸运的、幸福的,遇上了大师级的老师;自己稍不用功,都觉得有愧于人。”何山认为,创作要坐十年冷板凳,而急功近利、浮躁的当下,滋生大师的土壤不再纯粹。

  幸福之二:牧羊画羊都不耽误

  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何山曾遭受过迫害;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何山心怀着艺术家特有的乐观与豁达,把迫害当做了人生收获。

  1972年冬季,正在甘肃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何山突然接到通知——劳动改造。他与一位考古学家一同到甘北放羊。

  “如果只放羊,那是天底下最无聊的工作。估计一个月时间,人就会变呆。”何山说。他要看管300头羊,每天早出晚归。冬天草少,需要走很远的路程,羊群才有可能吃上一些草根。

  从壁画中走出来,面对活生生的羊群,他把动物的所有形态收入画纸。等到劳改结束时,他已经画了好几本羊。

  羊的故事并没有结束。1986年,桂林市向何山发出邀请,专为桂林创作壁画。他画了两幅,被选中的是巨幅壁画《神奇的土地》,里头就有上10头羊。壁画取材于桂林民间传说:一个贫穷牧羊人给地主放羊,丢失了几头,当地主要求赔偿时,他被仙女搭救,后来与仙女结为夫妻。

  壁画现在仍悬挂在桂林市榕湖饭店里。人们看到,上10头羊形态各异,但都竖立着长长的角。“羊角很突出,那是我当年的心情写照。就算是牧羊,也没有人能剥夺我的创作权利。”画羊的年代已远去,但何山依然闭眼也能描绘出羊群。

  幸福之三:敦煌是不尽的创作源泉

  何山曾把自己关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一呆就是11年。如果不是疯狂热爱,哪个年轻人能在全是菩萨、神话人物的壁画窟里生存11年?万籁俱寂,唯有神佛直抵人心,那是何山的真实生活。

  日前桂林的画展上,记者看到一幅名为《灵崖净域》的油画。夕阳之下,空旷沙漠、寺塔、山岚,天地合一;谷黄、灰褐、铁红……色彩一轮比一轮亮丽,观者仿佛顿时迷失在时空之中。

  “夸张的画面与色彩,应该受益于敦煌‘面壁’。”何山绝不画地为牢,体会到“法无常法”的道理,他一直在找一种能表达思想情感的“非法之法”。

  1970年,何山将敦煌的故事串起,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往来于沙漠的马帮驼队、希腊罗马使者来到东方等诸多场景集合成画,再与现代中外友好的现实场景相连。壁画《传统友谊》是他第一次呈现丝绸之路,营造出一方祥和的东方净土。

  又比如在桂林的画展中,作品《天边的龙脊》以蜿蜒接天的龙脊梯田为题材。南国田园的富庶、乡人的朝气,尽现于画卷。在作品里,传递着敦煌的艺术风格。

  面壁11年,成了何山作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1990年,何山定居美国洛杉矶,更是将中西元素紧密结合,由中国画到油画,上下求索、往来穿梭,成就了一幅幅惊人之作。

  幸福之四:把“故乡”带在身边

  何山17岁离开家乡湘阴,故乡永远令他牵挂。

  湖南图书馆内那幅32米长的陶瓷壁画《楚魂》,是他1981年为家乡创作的,以屈原及其诗歌为题材。他认为,这幅壁画最能表达出家乡情结。

  《楚魂》全图以瓷板镶崁而成,何山选择了高难度的釉下彩。他介绍,除了要考虑瓷板组合图像的精准外,还得预估瓷板窑烧后的伸缩比例,更要控制黑白二色釉彩的流向。小到人物的手指骨节、细至面颊眼睑,都需一一控制。

  画作完工后,何山选择去邯郸烧制。“过程非常繁琐,光是屈原头像就烧了七八次。”屈原的面部肌肉被烧得扭曲,他抱着出窑的石块痛哭。“毁几次,就哭了几次,那个工程太难了,一个小部位没烧好,就要从绘画起全部返工。”

  历经8个月,《楚魂》才完工。那段时间,何山整天一身尘土,就像一个烧窑工。他去银行取钱,营业员都不敢给他办理。

  何山还有一幅油画,名为《古镇》,画的是家乡小镇。画上没有一个人物,房舍陈旧但洁净,竹篙上晒满花花绿绿的衣服,枝头正吐芽苞。何山说,无论走多远,这幅画都带在身上,尽管作品价格升到了六位数,他也舍不得卖。故土藏于心,何山认为那是游子的最大幸福。

民俗猜你喜欢

热门民俗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