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投资网

三万处文物“让位”城乡建设?

  文物危机呼唤全社会“保护文物之心”

  波兰建筑学大师W.奥斯特罗夫斯基在《现代城市建筑》中曾说:“往往只是没有大力搞工业化的和没有急剧发展的城市,才能把文化古迹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即使一代人不能为新生活完全修复城市所有荒芜的历史性建筑,也应以最大的努力防止它们被进一步毁坏,否则它们将会永远地消失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调查工作数据日前公布,让人意外的是,全国调查登记的已消失文物达30955处。国家文物局表示,大规模基本建设和城乡建设是导致一些文物消失的主要原因——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文物危机。


南京老城南的毁坏曾引发热议

  “这是抢救性发掘的弊端”

  “抢救性发掘”——这是历年来在考古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字眼,这个词正象征着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巨大困境所在。

  对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公布的3万多处文物消失的主要原因,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坦言,现已掌握的消失文物,主要是尚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对较少,而大规模基础建设和城乡建设是导致一些文物消失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大型长距离能源输送工程、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基本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大规模城乡建设项目与日俱增。尽管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力争做到工程避让文物点,但确有文物点消失的情况。

  以一些大型工程为例,南水北调工程对文物保护一直重视,据统计,南水北调北京段发掘遗址8处,墓葬125座,窑址13处,出土文物2000余件;河北段36处文物遗存点,发掘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6000余件。然而,一份北京市文研所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考古发掘的文件中提到,列入《文物保护规划》的文物勘探面积不足工程占地面积的1/10,发掘面积不足工程占地面积的1/300。

  一名参与南水北调北京段考古发掘的专家说,被南水北调工程占压的土地绝大部分没有勘探和发掘。这名专家透露,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地下文物相对较少,像其他一些省市被遗弃和破坏的文物会更多,“这就是抢救性发掘的弊端”。

民俗猜你喜欢

热门民俗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