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投资网

辽博“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特展” 讲述国宝轶事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民政权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8月20日至10月18日推出“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特展”,旨在纪念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入藏辽博60周年、宣传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的流传和保护历程。

  本次展览精选了馆藏清宫散佚书画之精品合计45件(组),其中不乏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草书古诗四帖》、《簪花仕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茂林远岫图》等孤本巨迹。

  在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大都重视前代与当世书画珍品的征集收藏,清代在乾隆年间实现了历代法书名画的大集中,基本上把前代和当世的书画名品征集到宫中,总数达万件以上,分别收藏在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等处,并在乾隆至嘉庆年间分3次进行了鉴定整理,编成了《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和《秘殿珠林》初编、续编、三编。这批民族珍贵文化遗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妥善的收藏与保护。

  1922年9月28日至12月12日,已退位多年但仍居住在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溥佳为名,由溥杰、溥佳利用每天下学出宫的机会,用黄绫包袱将易于隐藏携带的手卷1285件、册页68件共1353件书画珍品陆续盗运出宫。这批书画先被暂时存放在溥仪父亲载沣的醇王府,1925年,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将这批书画运到天津,随溥仪先后在日租界内的张园、静园收藏。

  1934年,在溥仪来到长春做了日本人扶植的伪满洲国皇帝后,日本关东军将溥仪存放在天津静园的书法名画及宋元善本、珠宝约70箱运至当时的长春伪皇宫内,其中装书画的木箱存放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即俗称的“小白楼”。

  1945年8月10日即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前夕,日本关东军准备将伪满洲国国都迁移到通化,8月13日,溥仪从长春乘火车逃到通化大栗子沟,8月17日又乘直升飞机企图逃往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经停时被苏联红军俘获,其随身携带的一部分书画和珠宝,由苏联红军转交东北民主联军上缴后,由东北人民银行代为保存。

民俗猜你喜欢

热门民俗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