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投资网

青铜器市场观察


崇源06年1月5日 2640万元 周宜壶

  青铜器是中国灿烂古文明的载体之一,以其丰富奇特的造型, 神秘缛丽的纹饰, 精湛先进的铸造技术而闻名于世,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工艺价值。 青铜器的独特魅力使它自古以来就成为众藏家趋之若鹜的收藏目标, 达官显贵都以能拥有青铜器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我国,从西周开始就有收集前朝青铜器的记载, 历代都有收藏青铜器的习惯, 直至今日。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青铜器收藏的高潮:宋代和清乾隆至民国时期。 宋代是历史上系统收藏、研究青铜器的第一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并逐步形成了金石学。北宋吕大临编撰的《考古图》是第一部研究青铜器的学术专著,及北宋王黼编撰的《博古图》、南宋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南宋王俅的《啸堂集古录》都是有影响的代表性著作。清乾隆至民国时期,金石学大兴并达至鼎盛时期,青铜器收藏蔚然成风, 这一时期青铜器研究成果巨大,除官方主导的研究外, 一批极富学识的私人收藏家成了青铜器研究的重要力量。

  从古代直至民国时期, 青铜器在整个古玩收藏行业中一直居于龙头地位, 价之昂、研究者之多、考证之深、著录文献之丰富是其他文物门类所远不及的。

  而现今的青铜器收藏有些尴尬, 较之其他收藏门类属于冷门,原因有三: 专门从事青铜器收藏的人较少;青铜器收藏群体的整体水平较低, 民间收藏不重研究,更谈不上成为官方研究的重要补充;青铜器市场相对低迷, 交易量较小, 整体价格偏低。

  收藏群体较小是目前青铜器收藏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笔者认为并不是人们不喜欢青铜器,或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而是由于青铜器自身的特殊性和现时的政策和市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青铜器的稀缺性。青铜器产生的年代久远,且随着青铜时代的终结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后世不复再产,其数量是有限的。青铜器都深埋地下,现今我们见到的青铜器都是出土的,只是出土的年代早晚不同而已,在埋藏过程中损毁和较早出土后毁于战火和其他原因的数量不少,加之历年流失海外的青铜器为数甚多,所以国内青铜器存世的绝对数量和瓷器、字画、玉器等相比是很少的。这些存世青铜器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馆藏品,流散在民间可供人们收藏的青铜器较少。青铜器收藏起来相对困难,特别是成系列收藏尤为不易,这就导致了一般人不会把青铜器作为首选的收藏目标。

  鉴定门槛高是另一个由于青铜器自身特殊性而影响收藏群体数量的重要原因。 鉴定是收藏的关键,成功的收藏必然是建立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之上,任何门类概莫能外,没有准确的鉴定,就难以实现藏品的保值、增值,更不要说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青铜器鉴定的任务除了辨别真伪以外,还要全面准确的解读青铜器所包涵的断代、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铸造工艺等信息,这是门特殊学问,专业性很强, 同时又是综合性的。说专业性强是因青铜器鉴定涵盖的每一个分支领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科目, 如对青铜器的形制研究、纹饰研究、铭文研究、铸造工艺研究、锈蚀机理研究等都能自成体系且相对独立,需要作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说综合性, 是指除了对青铜器本身的研究之外, 鉴定者还需要具备考古学、历史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文物修复学及美术史、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才能全面准确的鉴定青铜器,同时只有在各文化要素协同情况下,对每一专题的研究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而,青铜器鉴定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虽然并不是要求每一个鉴定者都成为以上诸多领域的专家,至少是对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都要有所掌握,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取一个或几个领域作为重点深入研究。这些原因决定了历代收藏、研究青铜器者大都是学问大家,常人是难以涉足的。

  政策法规对青铜器流通的限制是造成收藏群体较小的重要原因。青铜器属珍贵文物,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加以保护,对青铜器流通有严格管制。目前可以在市场上合法流通的青铜器大致有如下两类:1949年以前出土,流传有序,并有明确著录可以佐证的青铜器;从海外回流的青铜器。青铜器上拍要求更为严格,并非所有回流青铜器都可以上拍,还必须符合上述第一类的条件。 现时市面上流通的青铜器具备以上合法身份的只占其总数的极小比例,其余部分虽然仍在民间私下流通,但终究不受法律保护,也不能够在拍卖会、古玩博览会等重要的正规流通渠道中自由交易。这也限制了更多的人涉足青铜器收藏,尤其是以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的收藏者。因为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没有畅通的流通渠道就相对较难实现艺术品的变现,对整个市场价位也有负面影响。

  造成青铜器收藏群体较小的市场原因是其他收藏门类的冲击。如今艺术品收藏市场活跃,从者众多,资金量大,可供选择的收藏门类丰富,呈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艺术品收藏已经高度市场化,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又一热门投资渠道,现在市场中绝大部分的收藏者把投资增值作为其收藏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既然是投资,目的就是获利,就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收藏者在选择投资目标的时候,自然会偏向市场选择面较大,接受的人较多,鉴定难度相对较小,流通性强,市场交易活跃,整体价位较好,法律、政策风险小的门类。和青铜器相比,明清官窑瓷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油画、玉器、古典家具、佛教造像、文房清供等收藏门类更具市场优势,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

  青铜器收藏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青铜器收藏群体的整体水平较低。

  民间收藏过度商业化而不重视研究,没有什么重要的研究成果,更谈不上是官方研究的重要补充。现在大部分的收藏者进行的收藏活动严格的讲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只算得上一种有意识的收集罢了,因为很多人只管花钱把藏品买回来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更不用说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了,近期几乎没有由收藏家撰写的、影响力较大的民间青铜器研究著作问世。笔者认为青铜器收藏还不成熟。判断一个艺术品门类的收藏是否成熟,除了用各种市场标准(如交易量、整体价位水平,收藏群体等)衡量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就是看收藏群体对这个领域的专业研究所具备的影响力,能不能成为官方研究的重要补充,甚至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清乾隆至民国是历史上青铜器收藏最为成熟的时期,重要标志就是一大批学识渊博的收藏家成了当时青铜器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极大的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大收藏家和他们的著作主要有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曹载奎的《怀米山房吉金图》,吴云的《两罍轩彝器图释》,潘祖荫的《攀古楼彝器款识》,吴大澂的《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端方的《陶斋吉金录》,罗振玉的《殷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三代吉金文存》,陈介祺的《簠斋吉金录》,刘体智的《善斋吉金录》、《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

  收藏目的和环境的改变是当前青铜器收藏不重研究的主要原因。在收藏高度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下,绝大部分的青铜器收藏者的主要收藏目的是增值获利,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增值获利是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所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收藏的主要吸引力之一,但绝不能把它视为收藏的全部内容。倘若不重视收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收藏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躯体一样,徒剩其形,索然无味,真正高水平的收藏应该是精神和物质双丰收,既获得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又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古代和近代的收藏家把学术研究作为青铜器收藏的第一要务,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自然产生的一种文化选择,和现时的情形有本质的差别。在青铜器收藏出现高潮的宋代、清中后期和民国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潮流,就是金石学大兴,金石学的研究成为当时人文学科的学术主流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当时主要的青铜器收藏群体--科甲正途出身、学养深厚的士大夫阶层很自然的把金石学研究作为青铜器收藏的第一要务,因为他们作为人文学科的精英群体,身处学术中心久矣,不仅深受当时学术潮流的影响而且是这股潮流的弄潮儿,所以他们能在宦海沉浮之余,继续其学术追求,刻苦钻研,终结善果。

  青铜器市场相对较低迷, 市场交易量较小, 整体价格偏低是目前青铜器收藏所面临的又一问题。首先是交易量较小,交易量主要指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市场上交易的青铜器的数量和成交额。从市场情况来看,在拍卖会、博览会、正规古玩店等主要艺术品流通渠道中成交的青铜器的数量和成交额比瓷器、字画等收藏门类要小得多。造成青铜器交易量较小的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收藏群体较小外,主要原因是可以在市场中完全合法、自由交易的青铜器数量相对很少,笔者称作“合法市场存量”。 青铜器的合法市场存量较少,是由于除馆藏品外可供市场流通的青铜器的数量本来就相对较少,再加上各种政策法规造成的流通限制,所以市场上可以完全合法、自由交易的青铜器就更少了。

  青铜器的整体价格偏低是目前青铜器市场较低迷的主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物化表现,艺术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它的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等)决定的,但当前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高度市场化的投资手段,其价格受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目前青铜器的整体价格是偏低的,尤其和瓷器、字画等市场热门种类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还没有完全体现出其巨大的价值。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并非人们对青铜器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于青铜器的自身价值和历史地位,笔者认为国内外的学界和收藏界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此处无需赘述,是什么原因使得目前青铜器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了较大的偏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各种市场原因引起的。除了青铜器收藏群体较小,流通渠道有限,合法市场存量较小等重要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对整体价位有较大影响的原因:市场精品率较低。

  市场精品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市场中成交的某一类艺术品的精品的数量占其成交总量的比例,这是对艺术品整体价位提升有较大影响的一个市场指标。如果在某一时间段里,市场中某种艺术品精品频现,天价迭出,这不仅体现了这类艺术品交易旺盛,市场认可度高、行情好,投资群体的信心和购买能力较强,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信号,预示着这种艺术品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整体价位将有较大幅度攀升,或者对已经成为市场热点的艺术品种类来讲,将会继续保持其热度。且先不论由高价造就的市场潮流是否正常,是否理性,价格与价值是否匹配,因为市场是很现实的,甚至是残酷的,单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讲,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市场需要热点,需要投资者的追捧。青铜器精品的数量本来就相对较少,由于其价值巨大,很多已被国内外的众多收藏机构收藏,再次流向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蕴藏在民间藏家手中的精品其再现市场的频率也较低,这就造成了青铜器市场的精品率一直相对较低,难以形成新的市场风向标,也就难以实现市场潮流对艺术品整体价位的提升作用。

  青铜器收藏虽然目前不很景气,可是从它自身的特点和市场走势来看,笔者认为潜力很大,前景较好,但也不可盲目乐观。青铜器的巨大价值已经被世界公认,这是勿庸质疑的,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整体价位偏低只是暂时的,当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时,青铜器的市场价格将逐渐向其价值理性回归,整体价位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的青铜器市场不乏上佳表现,例如:2006年1月5日在上海崇源举行的拍卖会上,西周中期“周宜壶”以264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内地青铜器拍卖的最高记录;2007年3月31日在纽约苏富比的春拍中,一件商晚期的鴞纹方斝以810.4万美元成交,居目前全球青铜器拍卖的第二高价,种种迹象表明青铜器市场开始逐步回暖,这是值得关注的趋势。由于上文所述的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笔者认为虽然近期个别青铜器以高价成交,但青铜器市场的全面复舒和整体价位的攀升将是一个渐进的、较慢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达到与瓷器、字画等相当的市场热度,收藏群体也不可能陡然爆增,尤其是如果没有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松动这个重要前提,青铜器收藏的整体现状就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善。在相关政策法规没有实质性变动的情况下,那些具有合法身份即流传有序或回流的青铜器就会愈加受到收藏者的重视和追捧,升值空间也相对较大,其市场优势在短期内是仍然明显的。

民俗猜你喜欢

热门民俗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