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投资网

2008中国(北京)国际版权论坛在京举行


剑桥大学教授约翰·埃尔森在论坛上演讲

  12月19日上午,由北京市版权局、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办公室主办的“2008中国(北京)国际版权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该论坛为第二届中国创意财富高峰论坛主要内容之一。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加强版权价值开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8名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知名企业和专家的代表相继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北京市版权局局长冯俊科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我国版权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工作,使北京版权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健康、繁荣发展的局面。到2007年底,北京地区已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和互联网各类出版单位3537家,各类作品传播机构3000多家,文艺团体及演出场所近2000个,出版物发行单位6000多家,网站13万家,专业创作(设计)人员超过40万人。

  冯俊科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北京市版权相关产业资产总额达7260.8亿元,比2006年增长17.9%,实现收入4601.6亿元,同比增长27.3%。北京市版权相关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城市形象的新符号。

  “版权是最好的抗寒武器!”互联网界的代表、上海盛大互动传媒有限公司总裁谭群钊在论坛上用这个鲜明的标题发表了演讲。他相信对于内容产业来说,版权是一个核心的资源。

  谭群钊表示,有了版权,特别是原创版权,才能做很多运作。版权的发展离不开整个产业政策的支持,特别是版权保护的努力。

  如果版权不能得到保护的话,对知识经济意味着什么?英国创意艺术家联合会执行主席、剑桥大学教授约翰·埃尔森博士带来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数字化时代的版权保护”。

  埃尔森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版权保护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出版材料可以通过手机上传和下载,甚至不需要网站。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护作家和作曲家的作品。他认为我们需要一个行为规范,就是把版权的保护作为你的一种行为规范而不是你不去做的话就违法了。版权应该是一个道德的义务,而不是你必须尊重的法律,它是道义上的义务。

  此外,CIDA创意产业评测中心和中国创意产业版权价值开发联盟还在论坛上,分别发布了《版权作品价值评估体系和模型研究报告》和《携手推动版权经济繁荣发展的倡议》。

民俗猜你喜欢

热门民俗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