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投资网

反思美术史——《美术史十议》

  《美术史十议》巫鸿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版

  作为学术的美术史,从它诞生开始,就一直面临着这样的质问:是“美术的”,还是“历史的”?当下国内的美术史研究,多依托于各大美术院校而展开,相形之下,“美术”有余,而历史的、文献的工作,则显得有些薄弱了。

  “如果没有自成系统的方法论和操作规则,美术史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就很值得怀疑。”在美术史学者巫鸿的眼光中,美术史这一广受尊重、日益重要的学科仍未成熟,存在许多没有厘清的问题,其相关讨论还远远没有充分展开。

  《美术史十议》收入巫鸿在2006年、2007年两年中为《读书》杂志“美术纵横”专栏所撰写的10篇文章。在应《读书》之邀开设专栏时,作者感到首要之义是对读者说明它的内容。因此第一篇的目的是开宗明义,“纵横”是全方位的意思:经为纵,纬为横;又引申为时空两个轴线:纵指历史的发展,横指地域的延伸。但这个专栏的目的绝不在于对美术史进行时间和地域的系统整理,而更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纵横驰骋,惟意所之”的领域。每篇短文的主题或古或今,或近或远,或宏观或微观,从多种视角引出对美术史的反思和想象。

  比如,在对“美术”的概念溯源解析时,作者说,“美术”一语是近代的舶来品,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含义,是否能够用来概括中国传统艺术实在值得重新考虑。比如说古代汉语中的“美”可以形容食品、人物(主要是女性,但也可以是男性)、德行以至于政治,但却很少用于表彰艺术作品。宋元以后的主流文人画更是反对绘画的感官吸引力,其主旨与对视觉美的追求可说是背道而驰。但是当“美术”这个词从西方通过日本纳入中国语言之后,它马上给艺术创作规定了一套新的规则和目的。如画家胡佩衡就在20世纪初期写道:“而所谓美术者,则固以传美为事。”(《美术之势力》,载于《绘学杂志》)。鲁迅在1913年作《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文中第一句话就是:“美术为词,中国古所不道,此之所用,译自英之爱忒(Art)。”巫鸿认为,在21世纪初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及其同志在近百年前对美术的鼓吹,包括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号召,都是他们所大力推倡的现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弘扬西学、改革陈规。

  该书的一系列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对于美术史研究者颇有启示价值。

民俗猜你喜欢

热门民俗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