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投资网

金融风暴之际 纵论企业收藏


瑞银集团收藏的伦敦现代派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的油画《双肖像》

  11月6日,围绕如何建立企业收藏、发挥企业收藏的功能等问题,国内外企业收藏代表、拍卖公司主管、艺术机构负责人、媒体代表等各界人士,在中国美术馆进行了对话和交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他曾考虑过在整个世界遭遇金融风暴的时候举办“与UBS对话:企业艺术收藏论坛”是否合适,但换个角度思考,他又认为全球经济危机能激发策略方法上的想象力。

  国际企业收藏之道

  作为本次论坛的发起人之一,瑞银集团艺术董事艾佩思女士首先介绍了瑞银集团的收藏:“收藏一方面是为了和员工、顾客分享艺术,另一方面瑞银意在成为知名的企业收藏机构。瑞银选择作品的标准首先是能够被移动,其次是具有当代性、国际性。”

  在瑞士荣格集团副主席乌力·希克看来,最重要的是选择关注领域,这是最难的。希克认为关注的领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但如果一个藏品尝试体现所有的东西,其价值就值得怀疑。专业人士的建议也很重要,而且一定要调研,要行动。

  瑞典Vitra家居集团主席罗尔夫·费尔伯曼如此看待企业收藏:“收藏如果有自己的兴趣、原则、标准,就能更好地理解工作,提升自我和员工。”

  “中国式”收藏

  相对于国际企业的收藏,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收藏无论模式,还是藏品,都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老字号”荣宝斋副总经理雷振芳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除商店之外,荣宝斋还成为一家出版机构,所以早期的书画收藏是为了印刷复制,选择有出版价值而且比较精致的作品,重新装裱包装。”

  雅昌最初的收藏也是与业务相关,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岩说:“雅昌企业集团成立15年来,为艺术界提供印刷、艺术家数据库、艺术馆等方面的综合服务。雅昌一开始是为了学习而收藏,后来变成一种喜好,变成文化建设。”目前雅昌的收藏以写实油画为主。

  今日美术馆的“虚拟”收藏概念也别具一格。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该馆“将达到收藏学术标准的作品,不管该作品是否入藏今日美术馆,都要编著成书,作为收藏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对于入藏的作品,10年或20年后,今日美术馆还会进行一次筛选。”这就是今日美术馆的“流动性、虚拟性的社会收藏概念”。

  炎黄艺术馆和今日美术馆同为民营艺术机构,经营之道却迥异。据炎黄艺术馆副馆长伍劲介绍:“今年的民生银行董事会全票支持艺术收藏。民生银行如此大胆,和瑞银的榜样作用有很大关系。中国金融机构对艺术收藏有专业而强烈的需求,并且动作很快。”

  四川建川博物馆的收藏中也有艺术品,但它关注的是具有近现代历史价值的藏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汶川大地震后,他们迅速收藏了包括“范跑跑”的黑框眼镜、“可乐男孩”的可乐瓶子、“猪坚强”等一批记录地震事件的物件。博物馆现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7件,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企业收藏之困

  出席论坛的拍卖行、媒体人士着重表达了对整个艺术收藏现状的思考。企业是拍卖行的重要客户群,拍卖行了解各种企业不同的收藏特点。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大致勾勒了中国企业收藏的面貌。他分析道:“企业和机构介入收藏有几种情况,一种着眼于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活力,建立企业文化;一种兼顾收藏和投资;有的是从企业领导人个人兴趣出发;也有的是肩负着重大社会历史使命投身收藏。生命力最强的是和企业的自身建设结合在一起的收藏,投资或投机大多如昙花一现。”

  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雁南则提出由于不超过几百年的东西不能进博物馆,以致最近100年的东西收藏得较少,如果不对其进行抢救恐怕为时太晚。

  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组组长邵建武认为,目前收藏真正缺乏的是国家的支持、投入、监管,他说:“没有人关注收藏出现的问题,更别说解决了。比如一些珍贵收藏在私人企业家那里保管得很好,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这是极大的文化浪费。”

民俗猜你喜欢

热门民俗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