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投资网

分享中国的设计文化


2008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会议中的校长论坛现场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设计和创意,设计教育如何应对市场迫切的需求,是当前设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7月3日至5日,2008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会议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这是中国艺术院校首次主办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会议,也是联盟自1990年建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会议。

  本届年会以“设计·奥运·和谐”为主题,旨在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设计应该担当的责任。

  《美术周刊》: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是全球唯一的设计与教育领域的高等院校联盟。此次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您认为这对中国的设计教育和行业发展有何意义?

  克里斯汀·格勒林(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主席):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成员相聚在济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将给我们提供一次机会来认识在世界大舞台上,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不断强大的中国。

  我们应该畏惧中国吗?畏惧一个如此辽阔的国家,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一个令人吃惊的经济繁荣会影响着全球稳定的国家?或者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的发展看做是全球一体化的一次绝好机会,也是其他国家寻求新的前景的一个途径?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选择中国大学作为它的成员,是站在一个想要促进合作、交流和互相学习借鉴的角度,因为中国有着众多学生、设计师和创造性的专业人才。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中国学习。它那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将确保中国在创造与革新领域一直担当重要的角色。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最有才华的中国设计师们大概会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设计文化,以及他们对于形式、颜色和功能的独到见解。

  艾雅·萨米(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秘书长):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是全球唯一一个涉及艺术、设计、媒体等领域的组织,它由世界范围内的140个成员学校组成,这个组织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人们相互见面,相互认识,建立友谊,进而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实践,使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罗力(四川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对于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我想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中国设计教育与国际院校间的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国外设计院校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教育水平和人才标准,也有利于让国外院校真正了解、客观认识我国的设计教育,促进各国设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同发展,对于共同探讨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设计教育如何在社会经济与相关行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美术周刊》:请结合本次联盟年会,谈一谈国际设计艺术教育与当今国际设计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否重点谈一下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及设计艺术的现状,设计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考虑的发展思路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米歇尔·洛克伍德(阿尔弗雷德大学教授):我觉得中国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太注重自己的风格。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为什么去做这些设计,这些设计到底有什么意义。在视觉传达这个方面,中国与外国的学生做得差不多。也就是说世界两端大家进行的教育是差不多的,两方的学生做出的结果也是差不多的。

  设计不能是盲目的,一定要有它的意义。刚出生的小鸟只是张着嘴一点一点地吃东西等着别人喂,做设计的人不能像鸟巢里的小鸟那样等着一个个的项目,他必须自己想想做设计的意义是什么,主动去发掘可做的课题,不是等客户来找一个做一个,不能太被动。

  赵健(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的设计教育经过前后20多年的高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由过去的“点”向现代的“面”的转变,设计高校由原来的几所扩大到现在的上千所,扩大了中国的教育规模,这就促使每个教育的参与者不得不重新思考设计教育的定位问题,这不是“量”的思考而是“质”的思考。包括设计教育今后的发展途径、设计教育专业的边界问题、执掌设计教育管理者和专业教师对专业方向的认识等等。当今的设计教育应该与市场结合,否则是没有出路的,但是如果完全按市场要求也是没有出路的,为了应对这些变化需要管理者重新定位,重新思考,创建一批更适合设计的群体。

  罗力:中国设计教育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高等设计教育的规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设计教育的针对性与质量对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建立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如果这么大的设计教育规模保证了一定的质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我国设计教育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这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经验,面对这么大的规模,国外也没有现成经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当然是不可避免的。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很多院校(系)办学思路不明确,对本来就不成熟的东西,全国都在模仿,也就是许多文章中提到的“同质化”问题。

  我考察过欧、美、日、韩的许多设计院校,所有的设计院校规模都不大,却特色非常鲜明。几乎所有具有名气的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别人不可取代的。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国外设计教育的背后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社会行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和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中,那些社会行业的企业管理、经济师、设计师等行家都与设计院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质量得到比较可靠的支撑。

  袁熙暘(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现在的设计存在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更多地反映了精神方面的需求。最明显的趋势是高度多样化、多元化,人们的需求越来越有差异,这种差异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不满足于人们的物质属性,我们希望它们具有更多的精神内涵,具有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想象力、个性空间。

古风图片猜你喜欢

热门古风图片推荐

更多中国艺术投资网